9月10日,在第40个教师节,学院组织看望慰问李宝瑜教授,向他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祝福。
学院慰问组一行关切询问了李教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就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李教授在推动统计学科建设发展上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他一如既往在团队建设上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助力统计学科再上新台阶。
李宝瑜教授感谢学校、学院的关心关怀,他表示自己虽然退休多年,仍关注统计学院和统计学科的发展,并就学院下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院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主动作为,切实发挥好老专家的积极作用,为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李宝瑜教授简介
李宝瑜,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统计学报》荣誉主编,《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统计理论与实践》等杂志编委。历任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统计研究院院长,统计一级学科带头人。曾兼任中国统计学会、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全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多届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核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在《统计研究》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二十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6项,主持省部级课题近30项,获省部级科研奖近20项。曾荣获全国优秀统计教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等表彰。
李宝瑜教授学术贡献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1、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标以“著”字的国民经济核算个人著作。
李宝瑜著:《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994)[1],首次从国民经济运行角度讨论了 SNA 设计原理,提出了分层次设计账户体系的观点,首次将传统的国民核算三方等价原则扩展到五方等价原则。首次提出了国民收入流量表的概念,将其与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等共同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进了联合国SNA提出的UV表方法中用系数转换产品*产品表和部门*部门表的方法,提出了直接用流量转换的公式。首次提出了部门账户与交易账户两类账户的概念。首次给出了国民收入流量表分析模型,详细讨论了金融资金流量表模型的应用。相关的著作还有:《国民经济核算概论》[2]、《国民经济核算原理》[3]、《国外国民经济核算概况》[4]等。
2、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多方等价原则,设计了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平衡检验公式
国民收入统计的生产、收入、支出三方等价原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钱伯海教授进一步从内涵上对三方等价原则进行了描述,将其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纵观现代SAN体系,它对经济各环节的划分更加细致,传统的三方等价已经难以描述经济多环节的平衡关系,鉴于此,1994年,李宝瑜提出了五方等价原则[5]。即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后来又扩展为多方等价原则。构建了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平衡检验体系[6],设计了17个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平衡检验公式,用来检验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系统、不同经济环节的平衡关系。
3、科学划分了五大核算,设计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层次积木式理论结构。
不同于国内流行的五大核算的划分,将国民经济核算价值体系划分为投入产出核算、国民收入与使用核算、投资与金融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与国家资产负债核算。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层次积木式逻辑结构,即第一层次是分类体系和指标体系,分类体系包括产业部门分类和机构部门分类,指标体系包括五大子系统指标。第二层次是账户体系,包括五大类核算账户,第三层次是平衡表体系,由五大账户分别汇集而成五大平衡表,第四层次是社会核算矩阵,由五大平衡表合并而成,第五层次是模型体系,包括个子系统模型和SAM模型[7]、[8],从理论上补充和完善了SNA。李宝瑜构建的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体系如下图所示:
4、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与模型研究
对投入产出核算与资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进行了长期的系列性研究。
在投入产出表研究领域,设计了GDP核算口径下投入产出表调整与预测方法,并用中国的数据编制了投入产出延长表;改进了联合国提出的UV表方法(设计了总量一体化转换模型),从核算矩阵角度系统研究了非对称型和对称型投入产出表及其转换关系[9]、[10]。在有关论文中也给国家统计部门提出了建议,建议我国改变直接编制“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方式,先编制投入产出供给使用表,然后将其转换为“产品*产品”表。以利于节省编表费用和提高时效性,与SNA接轨。
将资金流量表分为国民收入流量表与金融资金流量表,国民收入流量表内容包括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流量、消费支出,金融流量表内容包括各种金融交易与投资。在账户式资金流量表基础上构建了矩阵式资金流量表,提出了将“部门×交易”表转换为“部门×部门” 表流量的收入份额假定和支出份额假定,设计了在两种假定下测算流量的模型。设计了“双矩阵RAS法”对资金流量表进行预测和平衡。同时。将国内资金流量表推广到国际资金流量表,填补了联合国SNA缺乏国民收入流量表和国际资金流量表的空白[11]、[12]、[13]、[14]、[15]、[16]、[17]、[18]、[19]、[20]。
2014年,在资金流量核算表基础上,依据“固定产品收入结构假定”“固定产品支出结构假定”“固定部门收入结构假定”和“固定部门支出结构假定”4 种假定,设计了编制资金流量部门表和资金流量产品表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包含 4 个机构部门模型、2 个金融产品模型、4 个部门与产品交叉模型的资金流量表乘数模型体系。用中国 2011 年资金流量表数据进行了实际验证。利用这些模型可以进行部门间、产品间、部门与产品相互之间的资金流量关系分析,可以为制定政策、追踪各种资金关联效应提供方法论的支持[21]。
2017年,利用上述四种假定,在原有的四个“斯通资金流量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4大模块16个具体模型的较完整的功能型资金流量模型体系。获得了资金流量表非对称型表和对称型表的关联规则,得到了不同数据和目标条件下的各种模型及模型之间的联系。这套模型可用来分析金融市场中所有各部门间、所有各种金融产品间,以及所有部门与产品之间的复杂关系[22]。
针对投入产出与资金流量模型应用中常见错误,在“资金流量表模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2014)中,提出了投入产出表和资金流量表乘数模型运用的一般规则: “有什么样的表式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最终变量,有什么样的最终变量就有什么样的乘数,有什么样的乘数就有什么样的模型。收入乘数要与支出变量相乘,支出乘数要与收入变量相乘。中间乘数计算中间流量效应,最终乘数获得总流量效应。某一乘数总是特定的最终变量的乘数,而最终变量又必须符合“中间流量加最终流量等于总流量”的平衡关系。 不能用此变量测算彼乘数效应,也不能任意指定一个变量测算乘数效应,更不能用总流量代替最终变量计算乘数效应。脱离特定的表式,不以平衡关系为约束,随意指定一个缺乏平衡关系的变量来进行乘数计算,很难保证其正确性。不遵守这些规则,将导致错误的结果”。
5、社会核算矩阵(SAM)与模型系列研究
社会核算矩阵是SAN中所有账户的汇集矩阵,也是五大平衡表的合并表式。一个SAM 就是一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缩影。1985年,李宝瑜发表了论文“论矩阵式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23],开始了SAM的研究,1990年提出了SAM模型[24],以后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25]、[26]、[27]、[28]、[29]。2015年,构建了SAM乘数效应链接模型,将投入产出模型,资金流量模型等SAM子模块用模型链接到了一起[30]。
在这些系列成果中,厘清了国民核算账户、五大平衡表与SAM的关系。区分了“部门× 交易”“部门×部门”“交易×交易”三种形式的SAM矩阵,提出了包括投入表“产品技术假定”和“部门技术假定”在内的“固定部门结构假定”和“固定市场结构假定”的总体概念, 将原投入产出表的两种假定扩展为6种具体假定。将传统 的“U.V ”表方法纳入假定序列中。指出了资金流量表假定与投入产出表假定的不同,全面设计了编制“部门× 部门”表和“交易×交易” 表的系列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在“部门×交易”表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四大模块 60 个方程的 SAM 延长表编制组合模型。采用了联立方程模型、时间序列模型、“传递平衡法”“专用状态空间模型法”、RAS 法、DRAS 法、收入和支出“流量转移法”等一系列方法实际编制了中国从1992-2012年连续21个年度的 65 × 65“部门×交易”社会核算矩阵 和 35 × 35“部门×部门”社会核算矩阵。
2020年,基于社会核算矩阵开发了社会核算矩阵稳态均衡模型(SAM-SE),该模型对目前世界流行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进行了改进。不同于CGE模型,SAM-SE模型既考虑了微观利益最大化,也考虑了宏观整体目标最优化,将一般均衡概念推广到稳态均衡,在模型形式上,没有采用CGE的联立方程模型形式,而是采用了目标规划模型形式。同时,一套模型中分解了稳态预测、技术模拟、均衡优化三种功能。使其成为符合中国经济体制和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特色、应用方便灵活的宏观经济系统模型[31]。
6、国家数据资产核算研究
202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数据资产核算研究”(20&ZD135),从数据资产的概念和特征、数据资产的生产性、数据资产的核算范围、数据资产的估价、数据资产核算的平衡原则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等11个角度对数据资产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观点和看法。认为数据资产应纳入生产要素并同时纳入生产资产核算;数据资产应以生产成本为基础估价;数据资产核算不应该折旧而要考虑重估价;数据资产核算应保持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平衡;应把企业、公共部门和住户的数据资产都统一纳入国家数据资产核算范围等,提出了国家数据资产核算分类方案的建议[32]、[33]。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开展了数据资产核算的山西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经济统计与宏观经济分析
2002年,主编出版了《国民经济统计分析》一书,(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34],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为基础,架构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框架。针对国内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金融、国际收支、国民财富、人口劳动、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效益、经济监测预警、国际比较等领域,总结和全面汇集了专用统计分析方法。
2006年,主编出版了《企业经营统计学》[35],从应用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构架了微观统计的一个全新框架,是我国较早的高校微观统计教材之一,被全国多家高校统计专业采用。
2007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宏观经济失衡指数研究,2009年出版了专著《宏观经济失衡指数研究》[36],发表了论文: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指数研究[37]。将我国宏观经济划分为5大领域,13个类别,再细分为32个组,设置了93个年度宏观经济失衡指标,提出了判断经济失衡的8个标准和确定均衡值的9种方法,按年度测算了每个指标的失衡度,在此基础上用组合权重和层次分析方法逐层综合,构建了一个宏观经济失衡指数,实际测算了2001-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失衡度。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各主要方面的失衡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宏观经济统计测度和分析领域,从数学上证明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要大于固定资产更新额[38];设计了国内总供需失衡的识别方法[39];提出了测算疫情经济损失的方法[40],设计了产业结构评价的新方法[41],设计了中国石油预测模型[42],提出了汇率失衡测度的新方法[43],用国民收入流量表分析了我国部门间收入流量[44],检验了我国利率对CPI影响的有效性[45],设计了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进程指数并加以实证[46],提出了一种新的劳动力供需失衡监测方法[47],研究了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率问题[48],提出了一种收入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测度方法[49],编制了全球证券投资网络,分析了中国金融影响力[50]等。
三、统计模型开发-特征样本建模方法研究
2016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科学通用特征小样本建模方法与程序实现研究(16BTJ016)”,发表了相关论文[51]、[52],出版了专著[53],对机器抽样、计算机建模进行了系统研究。
针对传统“大样本-观察样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模式缺陷,提出了一种将传统回归方法,计算机抽样方法,目标优化等方法等结合起来的“特征样本重复抽样回归建模方法”。整体学术思想是将“观察样本”变为计算机采样的“特征样本”,将“大样本”估计变为多个“小样本”模拟,将“假设检验”变为“模拟检验”,将“被动回归”变为“主动优化”。
设计了一种“ 极小样本-特征样本-多样本-参数模拟-模型优化”的建模方式。提出了特征样本的概念,将特征样本定义为具有分布特征和值域并利用计算机随机采样产生的样本。然后对特征样本采样方法进行了分类,将特征样本区分为分布型样本和曲线性样本等类型,对特征样本采样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吸收了贝叶斯统计思想、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设计了特征样本采样的10种方法,给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类型和所要求的计算条件。每种方法都给出了比较规范的公式、步骤和程序。
设计了一套特征样本回归建模的完整方法。包括特征样本组合,基于计算机采样的特征多样本的组合、数据处理、模拟样本分布、固定参数估计,变参数估计方法等。在方法设计的基础上,同时为这一套方法配置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程序。为特征样本回归方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设计了特征样本回归模型单个参数检验、方程整体检验、方程残差检验的检验方法。在参数检验中,打破了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采用了模拟检验思想,设计了“密度比”检验方法,在单个参数检验中采用一个正态分布的两个概率密度比值来进行检验,在多个参数联合整体检验中采用了多个独立正态分布线性组合的“密度比”检验法。
在今后大数据和机器数据时代,预期它将成为一种能够替代或与大样本建模方法并行的统计技术,在今后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普遍使用。
[1] 李宝瑜.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2] 马振东,李宝瑜,赵占明.国民经济核算概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0.
[3] 郭志方,李宝瑜.国民经济核算原理[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
[4] 国外国民经济核算概况[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5] 李宝瑜.国民经济循环理论问题研究[C].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7.
[6] 李宝瑜,刘洋.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平衡性检验[J].统计研究,2015,32(06):11-19.
[7] 李宝瑜.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J].统计研究,1994(02):23-26.
[8] 李宝瑜.论国民经济运行及五大核算的关系[C].全国第四届中青年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1993.
[9] 李宝瑜,张靖.GDP核算口径下投入产出表调整与预测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29(11):149-160.
[10] 张靖,李宝瑜.投入产出核算矩阵研究[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
[11] 李宝瑜.国民收入流量表与模型研究[J].统计研究,1996(02):16-19.
[12] 李宝瑜.中国国民收入流量表研究[J].统计研究,2001(06):14-18.
[13] 李宝瑜,张帅.我国部门间收入流量测算及特征分析[J].统计研究,2007(11):3-7.
[14] 李宝瑜,张帅.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J].统计研究,2009,26(12):3-10.
[15] 李宝瑜,周南南.国民收入流量矩阵的编制与预测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08):51-57.
[16] 张帅,李宝瑜.中国金融资金流量矩阵表延长模型研究[J].统计研究,2014,31(06):3-11.
[17] 李宝瑜,王涛.基于全球资金流量表的国家之间资金循环分析[J].统计研究,2016,33(04):3-7.
[18] 李宝瑜.国际资金流量表若干问题讨论[J].统计研究,2017,34(04):26-35.
[19] 李宝瑜.资金流量矩阵表预测中的DRAS法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07):15-21.
[20] 周南南,李宝瑜.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矩阵的编制与应用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1] 李宝瑜,李原.资金流量表模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统计研究,2014,31(04):3-12.
[22] 李原,李宝瑜.资金流量表乘数模型功能模块构建与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34(06):119-133.
[23] 赵占明 ,李宝瑜.论矩阵式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兼论投入产出表的扩展问题[J].统计研究,1985(01):10-16+6.
[24] 李宝瑜.建立国民经济总循环模型初探[J].统计研究,1990(04):26-28.
[25] 马克卫,李宝瑜.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中的数据衔接问题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06):3-7.
[26] 李宝瑜,马克卫.中国社会核算矩阵延长表编制模型研究[J].统计研究,2014,31(01):23-32.
[27] 马克卫,李宝瑜.中国“部门×部门”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方法研究[J].经济统计学(季刊),2014(02):42-50.
[28] 李宝瑜,李原,王晶.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中的流量转移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1(04):68-82.
[29] 李宝瑜.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0] 马克卫,李宝瑜.SAM乘数效应链接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09):135-148.
[31] 李原,梁珂,李宝瑜.社会核算矩阵稳态均衡模型研究[J].统计研究,2020,37(10):3-16.
[32] 李原,刘洋,李宝瑜.数据资产核算若干理论问题辨析[J].统计研究,2022,39(09):19-28.
[33] 李宝瑜,王硕,刘洋,周玲.国家数据资产核算分类体系研究[J].统计学报,2023,4(03)
[34] 李宝瑜,张保,高艳云.国民经济统计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5] 李宝瑜,刘洪主编,企业经营统计学[M],科学出版社,2006.
[36] 李宝瑜,宏观经济失衡指数研究[M].财经出版社,2009.
[37] 李宝瑜.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2009,26(10):10-14.
[38] 李宝瑜,王玉珍.折旧基金既是补偿基金又是积累基金的定量证明[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4(06):67-70.
[39] 李宝瑜,乔云霞.国内总供需失衡的统计识别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0(12):41-46.
[40] 李宝瑜.由SARS引发的对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核算的思考[J].统计研究,2003(10):31-33.
[41] 李宝瑜,高艳云.产业结构变化的评价方法探析[J].统计研究,2005(12):65-67.
[42] 李宝瑜,张莉.中国石油需求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01):22-25.
[43] 李宝瑜,张莉.人民币汇率失衡与调整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7(03):31-37.
[44] 李宝瑜,张帅.我国部门间收入流量测算及特征分析[J].统计研究,2007(11):3-7.
[45] 李宝瑜,张帅.现阶段我国利率对CPI影响的有效性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06):63-64.
[46] 李宝瑜,李丽.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进程指数设计[J].统计研究,2008(06):20-24.
[47] 张帅,李宝瑜.中国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统计监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02):69-72.
[48] 李宝瑜,刘洋.中国现阶段环境约束下的适度经济增长率研究——基于废气排放量视角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29(04):23-29.
[49] 李宝瑜,刘雪晨.中国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测度及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05):8-13.
[50] 李宝瑜,周玲,李原.基于全球证券投资网络的中国金融影响力测评[J].统计研究,2019,36(07):39-49.
[51] 李宝瑜,刘雪晨,刘洋.特征样本重复抽样建模方法和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16,33(10):93-99.
[52] 刘雪晨,李宝瑜,张晰.蒙特卡洛特征样本采样方法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01):3-12.
[53] 李宝瑜.特征样本建模方法研究[M].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