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交叉融合,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校将开展2025年微专业招生工作。
一、什么是“微专业”
微专业是指在主修专业学习以外,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交叉融合多个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微专业建设重在“跨”和“融”,具有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的特征。
二、微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认定
1.微专业教学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要求统一安排,纳入正常教学运行。
2.微专业原则上开设6-8门、15个学分左右课程。
3.微专业通常利用工作日夜间、双休日、假期集中授课。学生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核后人数不少于30人方可编班组织教学。
4.微专业教学安排一般为1学年。学生报名成功后,于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开课。
5.修读微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按要求获得微专业培养方案全部学分的,学校将颁发《山西财经大学“微专业”证书》。
6.未获得微专业证书的学生,所修微专业课程学分可以申请替代主修专业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7.微专业修读不额外收取费用。
8.微专业属于非学历教育,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9.学校所开设的微专业经山西省教育厅审核后将报教育部备案入库。
三、微专业招生对象
1.微专业招生面向全校大二、大三年级本科生,每名学生2025—2026学年可报名1个微专业学习。
2.申请修读微专业的学生,主修专业的已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要求在2.0及以上。
本次开展招生的微专业是学校依托财经类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所打造的一批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面向产业、职业发展、前沿技术的特色微专业项目,请有意向参加微专业学习的同学们认真阅读各微专业招生简章,详细了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招生要求及授课时间,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进行报名。
山西财经大学微专业招生目录
序号 | 开设单位 | 微专业名称 | 微专业类型 | 招生时间 |
1 | 统计学院 | 政府统计与建模分析 | 学科交叉融合 | 2025年春季 |
2 | 统计学院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 学科交叉融合 | 2025年春季 |
四、微专业报名时间及方法
(一)报名时间
微专业报名时间为2025年5月下旬,具体时间见教务部通知。
(二)报名方法
所有微专业报名均通过山西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同学们可在与学院咨询后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报名。
“微专业”基本情况简介
(一)政府统计与建模分析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结合“政府统计”和“建模分析”两个特色领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数据分析能力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培养,使学生掌握政府统计与建模分析专业核心理论和方法,能够对宏、微观经济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类统计软件,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解决企业、金融等领域的统计核算、统计评价、统计决策等实际问题。具备紧密追踪政府统计与建模方法发展前沿动态的能力,注重理论和技术创新。
主要课程:抽样调查与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学、统计综合评价、统计建模、企业经营统计学、金融统计。
(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学的核心理论与方法,能够对宏观及微观经济数据进行有效地采集和统计分析,并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分析;学生将学会将统计学方法与现代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经济和商业领域中的问题;同时,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科研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开展数据分析项目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探索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概论、保险精算、大语言模型入门、统计计算。